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泽宇  罗旭  李波  朱欢叶 《骨科》2020,11(2):173-177
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类由于各种病因最终导致颈椎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不仅使病人外观异常,严重时可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等产生压迫,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关于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仍无统一的诊疗标准,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争议,其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可明显影响病人预后。本文就颈椎后凸畸形的定义、分类、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股骨颈囊内骨折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从而分析出在股骨颈囊内骨折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自2005-01-2011—01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颈囊内骨折202例,均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机制(损伤是否高能量)、骨折类型(有无移位)。骨折角度,术中复位质量,内固定方式等7种因素与骨折愈合的关系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对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测定依次为: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术中复位质量、内固定方式、年龄。结论年龄〉65岁、高能量损伤、移位骨折、术中骨折复位质量差、正三角形内固定方式是股骨颈囊内骨折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d内、有内置物(如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组织间隙感染。脊柱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score)、肥胖、糖尿病、吸烟,此外手术入路、内置物、骨移植、手术时间及输血都被认为是SSI的危险因素。脊柱术后SSI发生率在0.7%~12%之间,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预防脊柱手术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笔者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图像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测定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的正常参考值,确定常温下断指再植时限。方法:22例断指病人:常温缺血时间为3~lOh,年龄27~54岁;分别于近、远端取小静脉组织标本,4%福尔马林固定24h,常规石蜡切片、Feulgen染色、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DNA含量。结果:常温下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在缺血10h内无明显下降,所接手指全部成活。结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为27.18~32.08时有断指再植指征。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多,并发症多。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容易遗留严重的终生残疾,晚期各种并发症常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前棘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7月,对11例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移位患儿,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以钢丝引导PDSⅡ缝线经骨隧道固定,术后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术后随访采用IKDC和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6~28个月),膝关节活动均正常,Lachman试验阴性;3~6个月,患儿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部分体育锻炼;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术后末次随访,KT-2000检查双膝松弛度相差0~4mm(平均1.5mm)。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93~100分,与术前56~7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分级为A级(8例,占72.72%)和B级(3例,占27.28%)。结论儿童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经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缝线固定是一种创伤小、不损伤骺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快速成形3D导板辅助下和徒手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差异,评价两种置钉方法的安全性。方法:8具甲醛浸泡后的成人下颈椎尸体标本,男4具,女4具;年龄32~65(40.3±5.6)岁,行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破坏和畸形后,随机选取其中4具(3D导板组)行CT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模,设计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cervical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理想进钉点和钉道,获得钉道的个性化导板后以STL数据导出,通过快速成形和3D打印技术打印个体化导板,依次在3D导板辅助下在之前选取的4具下颈椎尸体标本上一对一的个性化置入ATPS螺钉,另外4具(徒手组)下颈椎尸体标本采用徒手技术置入ATPS螺钉。术后对所有标本行CT薄层扫描加三维重建,采用Tomasino法分别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图像上评价螺钉的安全性,以明确是否有椎弓根下缘、内缘皮质穿破。根据CT评级结果Ⅰ级和Ⅱ级是安全,Ⅲ-Ⅴ级为危险,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ATPS螺钉的准确性评级情况。结果:8具尸体分别在C3-C7节段,每节置入2枚螺钉。共计置入螺钉80枚,3D导板组40枚,徒手组40枚。根据Tomasino螺钉评级法进行螺钉的安全性评级,3D导板组Ⅰ级21枚,Ⅱ级14枚,Ⅲ级3枚,Ⅳ级1枚,Ⅴ级2枚;徒手组Ⅰ级14枚,Ⅱ级8枚,Ⅲ级8枚,Ⅳ级6枚,Ⅴ级2枚;螺钉的安全率3D导板组为87.5%,徒手组为55.0%(χ^2=8.7,P=0.003)。结论:3D打印快速成形导板辅助下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可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07—2013-02诊治167例(174足)跟骨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情况、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疗效采用AOFAS和MF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67例获得平均36.6(20~49)个月随访,术后AOFAS和MFS评分3组均较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4例术后过早下地导致关节面再塌陷,3例内固定失败导致塌陷,12例发生浅表组织感染,6例发生深部感染,11例出现切口皮瓣部分坏死,3例出现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疼痛,5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结论跟骨骨折行外侧钢板内固定术疗效确切,但并发症较多,术后创口皮肤坏死、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9.
陈达  阮永平  张飞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54-1156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病例,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7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1)中间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抬高不够,出现中心凹陷,或抬高过高超过层面;(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或下沉,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完全提高,或者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部分移位或者复位不佳;(3)术前准备不充分;(4)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嵌夹的碎骨块;(5)额状面骨折时由于后侧骨块固定困难引起胫骨后侧平台复位不佳;(6)手术中C形臂X线机球管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7)手术中过分追求外观而忽视关节面的平整。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7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2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实行腰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复位等常规操作的同时,进行后外侧腰椎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86例,部分缓解30例,无明显改善4例,治疗满意率98.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无再手术及症状加重病例,判定融合215例,融合成功率97.7%。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后外侧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